更新時間:2017-12-09 12:38:20 來源:m.vvv-eee-multi-tld-no-pending.com 編輯:本站編輯 已被瀏覽
次
查看評論
“這么多年來,我一直就想建一棟文化綜合大樓,等了這么多年,現(xiàn)在終于實現(xiàn)了。”站長王宗軍自1980年元月1日來這里上班,如今已有31年。31年終于達成自己的心愿,王宗軍稱有成果在,并不后悔自己的堅守與付出。如今,始建于1954年6月的江埡鎮(zhèn)文化站舊模樣已經不見,呈現(xiàn)在記者眼前的文化站分主體樓和附屬樓兩部分,是2010年年底完工并投入使用的。
“我始終堅信文化的力量,國家強盛、社會和諧,以及物質文明建設必須靠文化來做支撐。”王宗軍告訴記者,鄉(xiāng)鎮(zhèn)文化站是國家設立的最基層的群眾文化事業(yè)單位,是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窗口,工作十分重要。王宗軍說:“如今農村發(fā)展了,農民富裕了,老百姓們當然開始尋求精神食糧了。”
“我們江埡鎮(zhèn)一直以來文化氛圍就比較濃厚,九溪古城也特別有名,我們這里文化活動開展得豐富多彩是這么多年累積的成果。”面對榮譽,王宗軍十分謙虛。
如今最讓他驕傲的、活動開展得最有特色的便是九溪村的百姓文藝活動隊。
記者來到江埡鎮(zhèn)九溪村,看見二十多個婦女正在一處寬敞水泥道上歡快起舞,輕松熟練的舞步,整齊劃一的動作,看得出來,她們已經練習了不少時日。
陳如恒老人今年64歲,是這支隊伍的發(fā)起者。她向記者介紹,兩年前,干完農活后只能呆在家里翻翻報紙,看看電視,或者跟鄰居們一起打打麻將。而現(xiàn)在的她每天堅持跳舞、散步,生活變得舒心多了,不僅鍛煉了身體,也讓鄰里間的關系更加和睦。
“沒事的時候我們女同志就跳跳舞,扭扭秧歌,有時候還打花燈、打酒醉鞭,男同志們就舞龍燈。”九溪村村民陳如恒說,自從村里開展文化活動以后,鎮(zhèn)文化站就一直支持他們,“有了文化站的支持,我們的文化活動開展起來就很順利了,現(xiàn)在我們村里打牌賭博的人沒有了,吵架鬧口的也很少了。”
現(xiàn)在九溪村的村民們養(yǎng)成了飯后跳舞、打腰鼓、看書的好習慣,村里還經常組織“抬故事”、打酒醉鞭、踩龍船等民俗文化活動。同時,村里的農家書屋等村級文化活動場所相繼建成,九溪古城也因為古建筑的較好保留,于今年1月被列入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,整個村文化氣氛日顯濃厚,村民們開始樂在其中,享受起了開心幸福的生活。
在江埡鎮(zhèn),像九溪村這樣基層文化建設做得很好的村不在少數(shù)。在鎮(zhèn)文化站的引領和努力下,全鎮(zhèn)文化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就。王宗軍介紹說,目前全鎮(zhèn)已建成12個村級農家書屋、25個村級文化活動室,其中3個村委會還配置了全套健身器材。
為了真正做到全民共娛樂,鎮(zhèn)上還整修了能供1000人開會、觀看演出的文化大禮堂,新建了建筑面積900多平方米的鎮(zhèn)文化綜合大樓,大樓內設有多媒體數(shù)字放映廳、圖書室、學習培訓室等。這一系列設施為廣大村民提供了多樣的文化娛樂平臺,初步形成了以鎮(zhèn)文化中心為龍頭、村級文化活動室為紐帶的公共文化服務網(wǎng)絡。
隨著硬件設施的不斷完善,基層文化活動的組織與開展也要同步發(fā)展起來,這才是豐富江埡鎮(zhèn)人民生活的有力保證。江埡鎮(zhèn)文化站積極探索,經常召集各村村支書、文藝愛好者及各界群眾參與文化活動商討,開展業(yè)務培訓,創(chuàng)作出一系列反映社會進步、體現(xiàn)江埡特色、貼近群眾生活的優(yōu)秀文藝作品。同時,舉行各種既彰顯江埡傳統(tǒng)民俗文化,又為老百姓喜聞樂見的重大活動。
現(xiàn)在的江埡,已逐漸形成了以學校文藝骨干教師為主的文藝節(jié)目創(chuàng)作組,以街道居委會為主的健身舞蹈隊,以九溪等村為主的特色節(jié)目表演隊等一批文化組織和團體。這些組織和團隊活躍在基層單位和田間地頭,日漸成為基層文化舞臺的一支重要力量。 在4月26日召開的全省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表彰大會上,該站榮獲“全省‘服務農民服務基層’文化建設先進集體”稱號。
王宗軍說,接下來文化站將繼續(xù)搞好農家書屋的管理,帶領廣大群眾搞好全民健身活動,開展好各種民俗文化活動,同時加強兩個文明建設的培訓工作,更好地為農村服務,為農民服務。
|
免責聲明:除來源有署名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,本文為
張家界旅游網(wǎng)編輯或轉載稿件,內容與相關報社等媒體無關。其原創(chuàng)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,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、文字的真實性、完整性、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。